“冷链物流”遇上生鲜零售,打开四千亿市场空间

13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沪府办发〔2020〕1号)已于近日印发。《方案》提出的发展重点之一就是要拓展生鲜电商零售业态,支持企业提升生鲜产品周转数字化管理能力,发展制冷预冷、保温保鲜等技术,规模化布局冷链仓储设施。上海市商务委同日透露,一季度全市生鲜电商累计交易额同比增长167%,订单量增长80%。

另据极数数据,今年2月盒马鲜生、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活跃用户数分别环比提升32.5%、156.5%、241.5%。生鲜配送是此次疫情中发展最迅猛的行业。虽然国内疫情目前已趋于缓解,但考虑到人们卫生习惯的改变,生鲜电商依然将沉淀众多客户。冷链是生鲜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条件,随着生鲜市场以及新零售的崛起,冷链行业将迎来发展。

在近期疫情影响和大基建政策驱动下,国家发改委也明确表示,正抓紧启动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作,通过推动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来带动相关物流企业加快复工进度。边际利好政策为冷链运输、冷链设备带来强力升级扩张机遇。

冷链物流是指结合冷链与物流技术的特殊供应链系统。泛指冷藏冷冻类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终端的各流通环节,均置于受控的低温之下,以保证产品品质最小限度的下降的专业物流形式。目前冷链适用的产品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和特殊商品(化工产品、医药用品、生物制品)等。

冷链物流为食品运输过程中的刚需,我国存在明显短板。从冷链流通率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的易腐食品综合冷链流通率达85%以上,部分国家高达95%-98%。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流通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以果品蔬菜为例,据2018年中国冷藏运输发展座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果蔬冷链流通率仅为22%,冷链运输率为35%,预冷保鲜率不足10%,损耗率达25%-35%,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00亿元。较低的冷链流通率带来了较高的产品损耗率,未来我国冷链物流仍有巨大改善空间。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从2012年1100亿增长到2018年的3035亿,年复合增长19%,其中生鲜电商交易规模预计达到1947.8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72.7%,未来仍有较大空间。预计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将与速冻食品行业继续携手增长,到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700亿大关。

2018年,我国冷库容量1.3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三,城市居民人均冷库容量为0.156平方米,仍低于全球人均水平。据中物联冷链委数据,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2018年为1.89亿吨,同比增速27.9%,创增速新高,2012-2018年6年CAGR达18.8%,市场规模持续高速扩张,冷链物流行业正在进入加速发展的通道。

农产品是冷链运输的主要货源,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统计,2019年我国冷链货物中,肉制品占比为37%、水产品占比为22%、水果占比为12%、蔬菜占比为6%、乳制品占比为4%、速冻食品占比为4%、医药占比为15%。

我国冷链货物中,蔬菜和水果占比远低于蔬菜和水果在我国农产品消费量中的占比,参照发达国家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蔬菜、水果的冷链流通率将向发达国家看齐,冷链货运需求将远超过肉类。

水产品有运输距离长、保质期短、生鲜消费多的属性,对物流的要求相对较高。水产物流发展可提升运输半径,扩大消费市场容量。而中高端水产因货运价值高于大宗水产,更容易享有红利。近年来,我国水产物流发展迅速,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2018年水产品冷链潜在物流总额约5,715亿元,2011~2018年复合增速约+16.0%。同时,行业发展更为专业化。

冷链物流是速冻行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近几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目标、冷链运输行业标准以及冷链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了指导,推动其规范化成长。同时线上速冻行业的崛起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内冷链物流市场格局呈分散状态,根据中物联的调研,2018年百强企业市占率仅为13.8%。根据中物联的调研:2018年冷链物流行业平均净利率仅3%-4%,且呈压缩态势;2019年大量冷链物流企业收入增长但盈利反而下降。

冷链设备是冷链行业最具核心的部分,特定的冷链设备对应特定的冷链环节。冷链行业由生产与加工、贮藏、运输与配送、销售终端几大主要环节构成,每个环节均需要配备相应的制冷设备和质量监控管理系统。各环节对应产业链不同经营主体,涉及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仓储企业、物流企业、各类零售终端店、餐饮企业及消费者,具体环节中各经营主体存在相互渗透。

冷链设备的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电机等;中游主要包括在冷链生产、加工、贮藏环节的冷却装置、冷库、冷藏柜、加工间等设备,在运输与配送环节的冷藏车、冷藏船、低温集装箱等设备,以及在销售终端环节的展示柜等设备;冷链设备下游主要是快速消费品行业,包括冰淇淋、乳制品、饮料、速冻食品、冷鲜食品、农产品、医药及生物制品等。主要应用的终端实体店有超市、便利店、餐饮企业、生鲜电商企业等。

冷链物流依托固定冷库、移动冷车、商用冷柜、家用冰箱等设备,实现货物从产地到用户,或从预冷得到用户的全程低温保存与运输,有效保证产品品质,对于食品类货物,冷链运输可在较好地维持产品口感的情况下,实现更长距离的食品运输与更长的食品保质期要求。

冷柜市场销量边际增速提升。据产业在线数据,2019年我国冷柜销量达2662.1万台,增速9.5%,尤其进入19Q4增速高企,10-12月同比实现18.7%/8.6%/22.7%,在目前家用存储已均为冰箱的现状下,冷柜市场正体现商用的冷链存储规模。对比冰箱2019年销量增速仅3.1%,冷柜所代表的商用制冷正处增长期。

冷库是冷链物流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从应用产品来看,目前我国冷库应用中食品的占比最高,果蔬、肉制品和水产品分别占比30%、24%和17%。目前生鲜电商已经成为了冷库需求的重要增长点,生鲜电商的发展也将继续推动食品冷库需求的增加。据中物联冷链委的数据,2018年全国冷库新增库容488万吨,同比增长10.3%,总量达到5238万吨。

我国冷库设备集中度相对较高。在2015年以前,我国冷库设备的主要参与者有大冷股份、冰轮环境两家上市公司,以及沈阳沈一冷、武新制冷,四家公司并称为“中国四冷”。在大冷股份和冰轮环境两家企业上市以后,沈阳沈一冷的市场份额逐步被挤占,至2015年大冷股份收购武新制冷剩余股权之后,大冷股份和冰轮环境两家上市公司成为我国冷库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

据《2019年中国冷链设备行业分析报告》与《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我国商用展示柜市场规模在120亿元左右、冷藏车市场规模65亿元左右、冷库制冷机组55亿元左右、速冻设备30亿元左右、全球冷藏集装箱规模60亿元左右。

2014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冷链物流建设的相关政策,从政策、法规角度推动物流行业及冷链物流升级建设。冷链在近年生鲜电商、跨境物流等产业级刺激下具备需求释放的高增预期,同期在冷链供需矛盾的背景下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推动冷链完善,而产业链多环节冷链设备边际高增速,行业整体将迎来扩张机遇。